55-65岁是养命黄金期!医生:查出5种小病别耽误,记得转给父母

2023-08-05 07:49:43 来源:李冠儒医生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随着年龄增长,增加的不仅仅是见识和阅历,还有各种潜在的危险疾病。这些小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引人注意,也许只会有 肚子疼、胸闷、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等等司空见惯的症状,被人们下意识地忽略,对其不以为然,等到它们一点一点侵蚀掉我们的身体健康,却悔之晚矣。


(资料图)

有研究表明 55-65岁是黄金养命期 ,其实是因为55岁后身体素质下降,各种疾病纷至沓来,就如蛀虫一般扎根在身体里,影响我们未来的老年生活,因此,在这期间做好养生的作用可见一斑。同时,对于疾病的预防也不可掉以轻心,时刻关注身体的异常症状、及时体检极为重要。

查出以下5种小病别耽误

高血压

人体 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各个国家由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不同,高血压标准也不尽相同,而我国的高血压标准是指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有一些中老年人会出现只有收缩压增高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人在55岁后收缩压会随着年龄而逐渐上升,但是舒张压却会逐渐下降,因此55岁后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生有很多原因,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无疑与之息息相关 ,而在日常生活里,吸烟、高盐饮食、肥胖等都可以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高。随着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也会增多,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同时,也会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扩大,引发心力衰竭,从而产生 胸闷、气短 等症状。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所引起的血管收缩也会累及肾脏,造成肾血管阻力增高,导致钠、水潴留,引发 肾脏病变 。同时,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增高,肾小球纤维化、肾动脉硬化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病变,最终形成 慢性肾衰竭 。

若是累及视网膜小动脉而发生动脉狭窄、硬化,部分人群会出现 视物模糊这一症状, 很多病人并不会由此联想到高血压反而任其发展,久而久之会形成微血管瘤、硬性渗出物等,当血管破裂眼底就会出血,最终导致失明,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若是发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切忌自主停药,若是服药过程中有何不适,应立刻咨询医生,询问清楚是药物副作用还是相应的并发症。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为 缺血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五种类型,而我们口中经常说的 心绞痛 和 心梗 也被包含其中。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心肌坏死,暂时缺血缺氧为心绞痛,相当严重的心肌坏死即为心肌梗死。心肌所需氧绝大部分从血液摄取,通常情况下,这个摄取量已经达到最大,一旦心肌需氧量增加,只能从冠脉血中摄取氧。可是如果冠脉发生狭窄,血流量下降,所能提供的氧气也自然而然的减少。 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进而导致心肌缺氧坏死。

当冠状动脉管腔存在显著的固定狭窄(>50%—75%),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身体尚能够代偿,但是当患者运动(跑一段路、爬几层楼等)或者情绪激动时,需氧量增加,而冠脉血氧含量无法提供,则会引起 胸闷、气短、心悸 等症状, 休息一段时间即可缓解 。

如有以上症状,应高度怀疑患有心绞痛,及时就医。目前对于诊断冠心病相对有效的手段应是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一经诊断,病人应遵循医嘱,配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尤其重要的是,病人也要调整自己生活方式,不可过劳或者情绪激动等。

糖尿病

5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肥胖或曾有肥胖病史,应警惕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糖尿病典型症状为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但是2型糖尿病发病时通常无明显症状,反而很多人都是在 健康体检时发现该病 。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会出现看不清东西的症状,这是由于糖尿病会诱发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失明。部分老年人会以 皮肤瘙痒 为首发症状,研究证实,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进入老年阶段,随着各种机能下降的同时,皮肤的各种功能也在下降,若是出现顽固性的皮肤瘙痒时应在心里敲响警钟。

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是它的并发症,相对于1型糖尿病较容易发生的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更容易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主要侵犯心脏和脑,引起冠心病、脑出血等威胁生命的疾病。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大血管发生病变的概率远远大于非糖尿病病人,病情也更加严重,除了年龄、性别、吸烟等因素,糖尿病人还有极大可能伴随肥胖、高血压、血脂升高等症状,这都是导致糖尿病人极其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常合并 糖尿病肾病 ,这个病会出现持续不断的白蛋白尿,做检查时还会发现有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这一特征。该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累及肾脏微血管,使肾脏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均发生病变,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是在糖尿病症状的基础上,以测定的血糖值为标准。 正常人在未进食是所测量的血糖正常值为3.9-6.0mmol/L,若是该数值≥7.0mmol/L就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极易发生,尤其是 经常吸烟 的人。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由 慢性支气管炎 发展而来,有着长达数年的病史,但同时,这也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慢阻肺是一种以 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通常伴有相关的气道炎症。相关研究表明,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都与慢阻肺的发病有关。慢阻肺炎症时, 由于体内中性粒细胞增多,有大量炎症因子释放,而这些炎症因子会造成气道和肺组织破坏 ;蛋白酶也是同样道理,当体内蛋白酶增加而抗蛋白酶减少时,蛋白酶会对破坏损伤组织,引发肺气肿。总而言之,慢阻肺的发生和小气道炎症以及肺气肿脱不了干系。

患该病的人最常见的症状莫过于 咳嗽咳痰 ,常见晨间咳嗽、夜间排痰。其次会有 呼吸困难和气短 ,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一旦出现,且有相应病史,就应高度考虑慢阻肺的可能。若并未给予重视,随着病情的加重将会出现 胸闷和喘息 ,甚至于 呼吸衰竭 。

脂肪肝

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众多, 体重超标、暴饮或者过量饮酒、糖尿病、营养不良 等均可引起脂肪肝。目前为大众所熟知的脂肪肝发病机制为“二次打击学说”,第一次打击是 人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抑制肝内脂肪转化为糖的过程,致使脂质在肝细胞大量堆积;第二次打击是脂质过量堆积的肝细胞在炎症因子等的作用下诱发肝细胞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等。

有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但在60-70岁之间发病率仍然很高,而且患有该病者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易感性也会增加,所以我们更需要注意这一疾病的发生,若是患病也应积极治疗并做好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症状不明显,部分人会出现 乏力 ,但这种非典型症状易被忽略,若是身体出现莫名其妙的乏力症状请不要视而不见,应当有健康意识,及时体检。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 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 ,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 黄疸、恶心、呕吐 等症状。而酒精性脂肪肝多 起源于大量饮酒 后,症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似。

如何预防???

在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些疾病之后,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预防以上疾病呢?

高血压、糖尿病等有 遗传因素 的影响,对于家庭里已出现过这些疾病的人群,更应该 增强自身体质 以防止高血压等病的发生;慢阻肺则与 职业或者工作环境 有关,处于 粉尘、烟雾多 的地方,肺部吸入有害颗粒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患有慢阻肺可能性也比其他人更高,在这种工作环境下的人平时最好做好防护(比如 戴口罩 ),用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脂肪肝对于常 在酒桌上应酬或者嗜好喝酒 的人来说则是极大可能发生的疾病,若是发现有上述症状,应该引起重视,并且 限制酒的饮用量 ,不是不能喝,而是要 限量 。

戒烟限酒

相关研究证明吸烟可破坏支气管以及引起肺实质的慢性炎症,这是因为烟草烟雾中含有能够激活中性粒细胞的物质,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吸烟可导致抗蛋白酶的减少,使得蛋白酶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加大。因此, 吸烟人群患慢阻肺的概率远远大于不吸烟人群患慢阻肺的概率 ,早日戒烟对于预防慢阻肺或者慢阻肺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有益无害。

“活血通脉,消愁遗兴,少饮壮神,多饮伤命。”我国传统医学中早已说明酒的适量与过量对于身体的影响,适量饮酒对于身体会有某些好处,有相关研究表明也许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然而过量饮酒只会一步一步将我们的身体推入深渊。钟南山院士曾在相关杂志中提出,酒具有刺激性, 过量饮酒或者暴饮 会破坏胃粘膜,使黏膜充血,诱发 胃炎 ;酒精被吸收入肝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长期大量饮酒将会加大 脂肪肝 的发生率,最终甚至变为 肝硬化 。

标签:

最新内容